聯系我們
母乳一般在寶寶腸胃中1-2個小時就消化了,所以2小時吃一次奶是很正常的。按需哺乳的寶寶,一般進食的規律要在100天后才容易養成,因為寶寶的吃奶量很難精確了解,主要決定寶寶吸食的力氣和心情以及腸胃容量。有時候寶寶餓了,吃奶就很認真,吸得也多,下一次吃的時間也就間隔較長;有時候寶寶不是太餓,但口渴或想得到安慰象征性地吃奶,間隔時間就短。
所以,寶媽要想養成寶寶良好的進食規律,要仔細觀察寶寶的需求,看寶寶是否是真餓了要吃奶。寶媽可能會因為不清楚寶寶究竟喝了多少奶,而擔心寶寶吃不飽,觀察寶寶的小便量和大便樣,同時看寶寶體重增長情況,就可以判斷寶寶到底吃飽沒。4個月左右正是寶寶養成規律性的有利時機,寶媽擔心寶寶養成壞習慣也是很有道理的,但是寶寶習慣和規律性的養成需要耐心,跟寶寶的個體差異也很有關。哆媽是因為把奶擠出來用奶瓶按每3小時來喂哆哆的,掌握了比較精確的奶量,可以確保哆哆每天吃800毫升左右的奶的基礎上,延長夜間喂奶時間,3個月哆哆就養成了定時喝奶、玩耍和睡覺的規律。寶媽也可以試著把奶擠出再用人工喂養方法喂,對今后斷奶也是一種過渡。
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喝飽了
人工喂養的寶寶可以根據每次吃奶量的多少就能知道寶寶是否吃飽。然而,怎樣知道母乳喂養的寶寶是否吃飽,我們可以根據寶寶的表情、體重、增長的情況來判斷,可以從乳房的脹滿情況以及新生兒下咽的聲音來判斷
1、寶寶平均每吸吮2~3次,可以聽到咽下一大口的聲音,如此連續約15分鐘就可以說明寶寶吃飽了。
2、如光吸不下咽或咽得很少,說明奶量不足。
3、如果孩子吃奶后有滿足感,吃飽了他會對你笑,或是不哭了,或是馬上安靜入眠,說明孩子吃飽了。
4、如果吃奶后還哭,或是咬著奶頭不放,或者睡不到兩小時就醒,都說明奶量不足。
此外,還可以觀察寶寶的小便次數,每天尿8~9次,大便4~5次,呈金黃色,這是正常的。如果奶量不夠,就會尿量不多,大便少、呈綠色稀便。再就是看寶寶的體重,足月新生兒頭1個月每天增長25克,體重頭1個月增加720~750克,第2個月增加600克。如果低于正常體重,那么要思考是不是喂養不當。